大學,是指綜合性的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
現代的大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研究所和專科學校。
大學的起源
*上古
「大學」一詞除了指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外,還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根據文獻記載,大學作為一種具有高等教育職能的機構,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的成均和上庠
「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
以後夏朝的東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當時位於京師的最高學府。
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
*到了漢朝,中央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而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等供同齡學生學習的的地方官辦高等學校,相當於不同位階的公立大學,低階大學學業出色的學生可以進至高階大學學習。
*隋唐以後太學改為國子監。
唐朝的國子監,有六個學門,有固定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固定的校址。 學生可依志趣而自由選修,聰明而學習快者,可以提早畢業,頗具因材施教的雅意。再訓導方面,則以儒家的禮教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施予陶冶與導正。此外,學校也有固定的假期,每年約一百二十餘日,以供學生休息和調適。所以就規模與制度而言,唐代的國子監和現代大學並無二致。至唐高宗龍朔二年(六六二),又增置了研究生部,以招收國子大成。這完全符合了所謂【現代大學】的要件。關於國子監等名稱,雖然和現今大學不同,此乃因國情差異所致,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大學的實質。所以唐高宗龍朔二年的國子監比德國哈勒大學(一六九四)要早一千餘年,才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大學】。
*唐朝以後出現書院。書院可以分為大學部、小學部,有些並不嚴格區分,有官辦,有私立,不少是私辦官助。北宋四大書院:
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
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
河南商丘城南的應天書院(睢陽書院);
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或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
及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是著名書院的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