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CRL所訂圖書館的10大趨勢為何?
1.Communicating value
Academic libraries must prove the value they provide to the academic enterprise. 必須向學校高層證明圖書館所提供服務的價值。
2.Data curation
Data curation challenges are increasing as standards for all types of data continue to evolve; more repositories, many of them cloud-based, will emerge; librarians and other information workers will collaborate with their research communities to facilitate this process. 隨著各式資料標準持續演變,讓 Data curation(資料保管?) 工作的挑戰越來越大。將會有更多基於雲端的典藏庫推出。圖書館員與其他資訊工作者將會合作以促進Data curation工作的進行。
3.Digital preservation 數位(數位:電子、電極)典藏 →O能被使用;→X不被損壞
As digital collections mature, concerns grow about the general lack of long-term planning for their preservation. No strategic leadership for establishing architecture, policy, or standards for creating, accessing, and preserving digital content is likely to emerge in the near term. 隨著數位典藏的成熟,關於資料保存缺乏長期規畫的問題將獲得更多的關注。不耗損、不消失
4.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entering a period of flux, and potentially even turmoil. Trends to watch for are the rise of online instruction and degree programs, globalization, and an increased skepticism of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in a college degree. 高教機構正處於一個變化、動盪的時期,值得注意的趨勢有:線上教學及學位課程的興起、全球化、對於大學學位投資報酬率的質疑增加 (LV註:台灣恐要再加上少子化)。
5.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rive much of the futuristic thinking within academic libraries. 資訊科技持續為圖書館帶來更多未來性的思考
6.Mobile environments
Mobile devices are changing the way information is delivered and accessed. 行動裝置正在改變資訊傳遞及取得的方式。
7.Patron driven e-book acquisition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 of e-books is poised to become the norm. For this to occur, licensing options and models for library lending of e-books must become more sustainable. 電子書的讀者需求導向選購模式將成為一種規範,針對圖書館電子書借閱的授權選項及模式必須更具永續性。
8.Scholarly communication
New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publishing models are developing at an ever-faster pace, requiring libraries to be actively involved or be left behind. 新的學術傳播及出版模式正在快速的發展,圖書館若不積極參與,便會被拋在後面。
9.Staffing
Academic libraries must develop the staff needed to meet new challenges through creative approaches to hiring new personnel and deploying/retraining existing staff. 大學圖書館為因應新挑戰,必須以創新的方式雇用新進人員,或者重新訓練現職人員。
10.User behaviors and expectations
Convenience affects al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seeking—the selection, accessibility, and use of sources. 便利性影響了資訊尋求行為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3/10 筆記與心得
大學的起源---歐美
*歐美
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這個詞的前身衍生而來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著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構成的,「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單數形式,用作名詞時指「宇宙」,同樣衍生詞「universitas」也指「一群個人的聯合體,社團」。
在中世紀,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領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這個詞被用來指由教師和學生所構成的新聯合體,比如在博洛尼亞、薩勒諾和牛津出現的這種聯合體。這類聯合體即是今天的大學的最初形式。今天的「university」這個詞可以上溯到拉丁詞,它首次被記錄下來是在大約1300年,當時就是用來指這種聯合體。在近代中國和西方交流以來,現在所稱的西方的大學(英語:University,法語:Université,德語:Universität)早期被翻譯為「書院」等,後來才統一改稱「大學」。
在更早期,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柏拉圖學院),教授哲學、數學、體育,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展起來的。在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公會,但是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就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
*中世紀歐洲的大學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主要有三種形式:
教會大學,學生和教師在一個校長領導下形成一種密切配合的團體,像巴黎、牛津和劍橋等大學。
公立大學,由學生選舉出來的校長總攬校務,如義大利的波隆那(Bologna)和帕多瓦(Padova)等大學。
國立大學,由帝王、公侯徵得教宗敕許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Napoli)大學,西班牙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薩拉曼卡大學(Universidad de Salamanca)。
*歐美
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這個詞的前身衍生而來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著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構成的,「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單數形式,用作名詞時指「宇宙」,同樣衍生詞「universitas」也指「一群個人的聯合體,社團」。
在中世紀,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領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這個詞被用來指由教師和學生所構成的新聯合體,比如在博洛尼亞、薩勒諾和牛津出現的這種聯合體。這類聯合體即是今天的大學的最初形式。今天的「university」這個詞可以上溯到拉丁詞,它首次被記錄下來是在大約1300年,當時就是用來指這種聯合體。在近代中國和西方交流以來,現在所稱的西方的大學(英語:University,法語:Université,德語:Universität)早期被翻譯為「書院」等,後來才統一改稱「大學」。
在更早期,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柏拉圖學院),教授哲學、數學、體育,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展起來的。在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公會,但是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就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
*中世紀歐洲的大學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主要有三種形式:
教會大學,學生和教師在一個校長領導下形成一種密切配合的團體,像巴黎、牛津和劍橋等大學。
公立大學,由學生選舉出來的校長總攬校務,如義大利的波隆那(Bologna)和帕多瓦(Padova)等大學。
國立大學,由帝王、公侯徵得教宗敕許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Napoli)大學,西班牙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薩拉曼卡大學(Universidad de Salamanca)。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3/03 筆記與心得
大學,是指綜合性的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
現代的大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研究所和專科學校。
大學的起源 *上古
「大學」一詞除了指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外,還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根據文獻記載,大學作為一種具有高等教育職能的機構,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的成均和上庠
「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
以後夏朝的東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當時位於京師的最高學府。
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
*到了漢朝,中央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而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等供同齡學生學習的的地方官辦高等學校,相當於不同位階的公立大學,低階大學學業出色的學生可以進至高階大學學習。
*隋唐以後太學改為國子監。
唐朝的國子監,有六個學門,有固定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固定的校址。 學生可依志趣而自由選修,聰明而學習快者,可以提早畢業,頗具因材施教的雅意。再訓導方面,則以儒家的禮教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施予陶冶與導正。此外,學校也有固定的假期,每年約一百二十餘日,以供學生休息和調適。所以就規模與制度而言,唐代的國子監和現代大學並無二致。至唐高宗龍朔二年(六六二),又增置了研究生部,以招收國子大成。這完全符合了所謂【現代大學】的要件。關於國子監等名稱,雖然和現今大學不同,此乃因國情差異所致,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大學的實質。所以唐高宗龍朔二年的國子監比德國哈勒大學(一六九四)要早一千餘年,才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大學】。
*唐朝以後出現書院。書院可以分為大學部、小學部,有些並不嚴格區分,有官辦,有私立,不少是私辦官助。北宋四大書院:
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
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
河南商丘城南的應天書院(睢陽書院);
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或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
及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是著名書院的代表。
現代的大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研究所和專科學校。
大學的起源 *上古
「大學」一詞除了指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外,還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根據文獻記載,大學作為一種具有高等教育職能的機構,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的成均和上庠
「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
以後夏朝的東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是當時位於京師的最高學府。
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桓公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
*到了漢朝,中央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而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等供同齡學生學習的的地方官辦高等學校,相當於不同位階的公立大學,低階大學學業出色的學生可以進至高階大學學習。
*隋唐以後太學改為國子監。
唐朝的國子監,有六個學門,有固定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固定的校址。 學生可依志趣而自由選修,聰明而學習快者,可以提早畢業,頗具因材施教的雅意。再訓導方面,則以儒家的禮教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施予陶冶與導正。此外,學校也有固定的假期,每年約一百二十餘日,以供學生休息和調適。所以就規模與制度而言,唐代的國子監和現代大學並無二致。至唐高宗龍朔二年(六六二),又增置了研究生部,以招收國子大成。這完全符合了所謂【現代大學】的要件。關於國子監等名稱,雖然和現今大學不同,此乃因國情差異所致,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大學的實質。所以唐高宗龍朔二年的國子監比德國哈勒大學(一六九四)要早一千餘年,才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大學】。
*唐朝以後出現書院。書院可以分為大學部、小學部,有些並不嚴格區分,有官辦,有私立,不少是私辦官助。北宋四大書院:
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
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
河南商丘城南的應天書院(睢陽書院);
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或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
及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是著名書院的代表。
訂閱:
文章 (Atom)